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嬉笑中带泪 戏谑中见真
——评威尔第谢幕歌剧《法尔斯塔夫》
◆ 刘雨矽
由著名指挥家许忠执棒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携手中外歌唱家,日前在上海大剧院为乐迷呈现了这部时长两个多小时的威尔第封笔之作《法尔斯塔夫》。
在人生的暮年,向来以严肃悲剧著称的歌剧大师威尔第,在八十岁高龄时选择放下沉重,转而以《法尔斯塔夫》留给世界爽朗笑声。舞台上,大腹便便的老骑士举杯高歌、诙谐调侃,闹腾得不亦乐乎;乐池中,乐队时而轻盈时而急促,与人声彼此呼应,织就一幅生动的喜剧画卷。闹,是对生命荒诞的洞察;笑,是对人生的深情告别。来人间大闹一场吧,笑一笑离场——这既是法尔斯塔夫的姿态,也仿佛是威尔第写给自己与世界的最后注脚。
上海舞台上,铺满信封与钱币的幕布直指剧情的讽刺核心——欲望与金钱之纠葛。英国导演哈里·费尔以“六四开”的形式将舞台一分为二。对于一部以恶作剧为线索展开的剧情而言,这样的空间分割不仅清晰呈现出不同人物阵营,更赋予叙事一种辩证展开之意味。以第二幕第二场“福德的家中”为例,其复杂性堪称全剧之最:芬顿和南内塔在更衣室密会,福德误以为是妻子与法尔斯塔夫偷情,率众欲破门,而真正的法尔斯塔夫却已在客厅被夫人们暗算,塞进脏衣篓。如此一来,三条线索并行不悖,舞台空间的调度俨然构成了一部视觉化的“声部对位”赋格。
饰演法尔斯塔夫的男中音孙砾,与其说依靠声乐塑造角色,不如说更像是凭借浑然天成的舞台感完成了人物建构。弗朗切斯卡·曼佐扮演的南内塔温柔灵动,清澈的声线与细腻的表现成为舞台上一抹清新的亮色。蔡程昱的芬顿则以轻盈的高音见长,声音洋溢着青春活力与浪漫色彩。两人的二重唱是全剧中最动听的篇章之一,既展现出威尔第典型的抒情风格,也在紧凑的戏剧结构中留下片刻柔美的呼吸。而“温莎的风流娘们”则机智又淘气,合力推动剧情发展。
全剧的核心在于重唱:急口令般的宣叙调与飞速推进的歌词,使每一组声部都必须在高压之下保持音准、吐字与节奏的高度精准。威尔第将多声部协作推至极致,尤其是第二幕的九重唱与第三幕终曲的十重唱,恢宏的群像场面层次分明、干净利落。全剧几乎没有停顿,音乐始终在流动中行进。当天乐队的发挥同样可圈可点。许忠让在场观众切身感受到艺术的辩证魅力——在“易懂”与“难演”的张力之间,《法尔斯塔夫》实现了对人生的双重讽喻:你我皆是玩笑,笑者与笑料,往往只在一念之间。无论是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世界,还是在威尔第的音乐遗篇,荒诞与滑稽终会散去,而舞台内外那轮永恒的月亮依旧高悬,默默见证人世间的冷暖悲欢。
金御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